环球资讯:10省份公考取消35岁限制,拆除“35岁门槛”还需多加努力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资料图)
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启动了2023年度公务员省考招录,其中27个省份将在本周末拉开考试序幕。媒体梳理发现,备受舆论关注的报考公务员“35岁及以下”年龄门槛限制,今年多地有了变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已有约十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据2月21日红星新闻)
报考公务员(来源:新华网)
据报道,在20余个已公布公务员报考信息的省份中,河南、贵州、天津、湖北、江西、广西、四川、云南、重庆、内蒙古10个省份,近些年放宽了部分岗位的年龄限制,但这一放宽多面向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能够惠及的人群并不算广泛,但其实此前公务员招考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岗位,已没有特别的年龄限制。所以总体上而言,限制是逐渐在松动的,趋势更是令人期待的,起到的示范作用是积极的。
近年来,职场的“35岁危机”不断引发全社会热议,自我价值肉眼可见地降低,各种政策红利无暇眷顾,身体状况不如从前,经验累积不被重视……35岁似乎成为了中国打工人最难以逾越的分水岭,往前一步是青春不再,往后一步是前途渺茫。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重且复杂,关乎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集体观念的固化,但无论如何在就业领域,人为地划定并普遍默认“35岁门槛”,绝对不利于人才发展成就,以及就业市场的有序平稳。
道理很简单,大学毕业生一般是22-24岁,如果继续深造,读完硕士就24岁到26岁了,读完博士可能都快30岁了,如果35岁就已经被视为“老了,不中用了”,那是不是说明学历越高,职业生涯越短?那大家还有什么学习和提升的动力?
而且,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是,社会老龄化持续加深,人口红利趋减,一方面要发掘老年人力资源,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鼓励老年人继续就业,发挥余热,一方面却在就业、再就业上,对离老年还很远的35岁群体施加各种限制,这本身就很矛盾,很不公平。
近年来,在全国和地方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建议,从公务员招录开始,取消35岁年龄限制,让35岁以上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优势的优秀人才,能够进入公务员队伍,为国家事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同时还能以强大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职场去打破对于“35岁门槛”的执迷,消除毫无必要的年龄歧视,一切从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建立起科学的用人观。
当前的改变,虽然不能算是大刀阔斧,但至少是释放了积极信号,传递了“英雄不问出处,人才不问年龄”的开放观念,相信对社会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让打工人不再闻年龄限制而色变,让35岁不再成为职场“枯荣线”。
需要看到的是,除了年龄上放开限制,一些省份的公考对学历要求也在不断降低,长期而言,必然有利于拓宽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渠道,推进就业的公平公正,真正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
“35岁门槛”不是一天才形成的,肯定也不可能一天就彻底拆除,但至少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它早就不适应社会的实际状况,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而一步步彻底拆除这道门槛,让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再被年龄困住,不但需要更多“放开”的努力,还需要所有人的齐心合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