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时快讯】福建厦门:治水生态两手抓,打造河湖治理“集美样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坚持防治结合,全力深化河湖治理的“集美样本”,秉持“生态优先”理念,不断提升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集美幸福河湖品牌。集美区的河湖生态环境实现“水质变好、水景变美、水利变多”三大转变,河容岸貌再度蝶变焕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防治结合 绘制河湖新画卷
集美区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构筑控污治水防护网。过去一年,出动689人次巡查流域周边小企业,立案查处涉水工业企业和小作坊环境违法行为13件,处罚26万元。同时,推进正本清源,累计开工249个小区、99个城中村、241条市政道路、75所学校;完成管道改造长度521.72公里、面积改造(不含市政道路)35.61平方公里,混接点改造10155处,病害点改造30306处,累计完成投资12.91亿元;全力攻坚农村污水治理提升,177个村庄全部完成污水整治提升。
此外,集美区建立了“排口管家”机制,对205个入河排口定期召开调度会,通报问题、督促整改;联合督查督办,累计开展20余次涉河湖联合执法行动,累计下发督办31批,推进解决问题94个。集美区还制定实施《妨碍河道行洪问题专项清理行动方案》,完成省、市级督办妨碍河道行洪问题整改7个、“四乱”问题6个,自查整改妨碍河道行洪问题10个,四乱问题15个,清理妨碍河道行洪高秆植物500平方米,土堆石块30吨。
近年来,集美区持续引导全民参与治水,利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节点,开展线上答题科普宣传推广、“碧水映集美 河湖展新颜”主题摄影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高频率、多样化宣传集美区河湖长制成效,营造全社会节水护水亲水爱水、建设幸福河湖的良好氛围。集美区还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教授,共同编制《集美区流域生态环境研究报告》。同时,打通“政校合作”渠道,面向“河小禹”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线上报告解读会,交流水环境治理经验,引领青春力量,为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作贡献。
生态优先 打造幸福河湖名片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区,厦门集美拥有“省级水利风景区”杏林湾水库和“省级美丽河湖”许溪这两张河湖名片,彰显了集美的生态治水成效。
集美的“生态客厅”杏林湾水库于今年1月晋升为“省级水利风景区”。近年来,集美区成立杏林湾整治专班,相继推进上游农村污水治理、沿湾截污纳管、生态综合修复提升等系统工程,让水美岸绿的杏林湾蓝图成为实景。日前,省、市重点项目——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也正式开工,将在湾底环保清淤,削减内源污染,清淤总量达313.3万立方米,进一步净化杏林湾水质。项目还将同步采用原位修复、构建鸟类栖息地等生态修复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修复杏林湾生态系统,进一步打造更加美好的湾区生态。
集美区许溪“溪林生态示范动线”项目自2020年建设以来,以净化湿地为中心,安全生态水系为轴线,开展包括许溪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工程、许溪下庄鱼鳞闸净化湿地建设工程、流域周边农房整治及流域范围内田间管理房整治等项目,以生态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如今的“溪林生态示范动线”成了集美区节水工作成效的生动见证。集美区把节水文创、节水实践、节水教育融入生态水系沿岸后期环境氛围建设,建设节水科普设施、节水吉祥物等,形成节水科普长廊,打造“家门口”的节水教育阵地。许溪不仅晋升为“省级美丽河湖”,其治理经验也将在厦门乃至全国推广开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