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全球通讯!“沪”动升级 加强外资研发中心建设

2023-03-27 10:15:21 来源:国际商报

从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到积极发挥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试点、国家级经开区等平台的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一直以来,中国始终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开放,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从2012年至2020年,中国开放指数提高了5.6%,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资料图片)

高质量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在2023年全国外资工作暨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电视电话会议上,与会的14个部委和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分别从服务业和制造业等方面介绍了中国脚踏实地的开放之路。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将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夯实基础。

■ 本报记者 晏澜菲

中国商务新闻网今年前2个月,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68.9%。去年10月,商务部会同有关方面出台了促进制造业引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等一系列专项政策,从上述数据可见,政策叠加效应正持续显现。

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上海,坚持利用外资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积极鼓励外资企业在沪设立研发中心,不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经过长期推动发展,上海外资研发中心加速集聚,能级持续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上海累计认定的531家外资研发中心已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生力军。

外资企业在上海加快布局研发中心,占全市外资研发中心比重超过60%,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发展产业。与此同时,这些研发中心的能级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秉持“在上海,为全球”的研发理念,承担全球研发功能。自2020年年底以来,已有迅达电梯、开利空调、锐珂医疗等11家企业获得全球研发中心的认定,其中德国福斯润滑油在上海设立的研发中心是集团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一。

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积极发挥全球科技策源作用。据了解,这些外资研发中心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量持续增长。2021年,研发中心的研发投入占全市外资企业研发投入的30%,平均研发投入为1.55亿元,约为全市外资企业平均值的55倍。外资研发中心的境内授权有效发明专利数超过1.1万件,为外资企业平均值的26倍。例如,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127项,是上海市首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之一。

不仅如此,外资研发中心还融入本土研发创新体系,主动与本土研发机构和高校合作共享、开放协同,推动本土研发与全球创新体系的融合,如勃林格殷格翰先后与复旦大学药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签署共建协议并成立实习基地。

目前,强生、西门子医疗等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开放式创新平台。其中,强生上海Jlabs是强生全球13家创新平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开业4年来已吸引70家初创企业入驻。开放式创新平台这种新模式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外资研发中心嵌入上海的产业链和创新链,并带动中小企业和团队的创新创业。

一直以来,上海高度重视外资研发中心发展,早在2000年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关于外商投资设立研发机构的暂行规定》,又先后于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对政策进行更新。2020年12月正式实施的新一版外资研发中心政策,在原有“外资研发中心”认定标准上,增加了“全球研发中心”和“外资开放式创新平台”,体现研发中心的能级和新模式。

在市级层面不断修订完善外资研发中心支持政策的同时,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2025年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达到560家的目标。同时,已有超过半数的区出台鼓励政策,从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鼓励外资企业设立和发展研发中心。

一方面,上海注重措施赋能,加大外资研发中心支持力度。融合商务、发改、科技、金融、人才、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政策和支持措施在跨境研发通关、跨境金融服务、人才引进培养、出入境和停居留、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精准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

另一方面,上海加大招引力度,提升外资研发中心服务保障。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高地优势,以及各区稳外资主阵地作用,加强外资研发中心的引进和培育。目前,上海由世界500强设立的研发中心约占外资研发中心总数的1/4,每年全市新增经认定的外资研发中心约25家。

标签: